合肥强化专利保护 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

发布日期:2025-08-19 16:15:26

点击:

合肥市通过构建全方位专利保护体系,从政策引领、机制创新、生态优化、企业服务、国际合作等多维度发力,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构筑起坚实“防护盾”,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:

一、政策引领:构建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

地方性法规护航

合肥出台《合肥市知识产权保护与促进条例》,作为全省首部知识产权地方性法规,明确专利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服务全链条政策框架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有效发明专利达8.13万余件,同比增长19.65%;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31.31件,中国专利金奖增至8项,专利质量与数量双提升。

专项政策激励创新

实施“知识产权强市建设30条举措”,将知识产权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,2022年兑现奖补资金超8000万元。

针对量子信息、空天信息等未来产业,制定“芯屏汽合”“急终生智”等地标性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办法,引导企业精准布局高价值专利,力争年均增长35%以上。

金融政策赋能转化

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、证券化等金融模式,建成3个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,备案专利产品1267件,认定专利密集型产品141件。

2024年助力创新主体融资37.3亿元,近三年专利商标权质押融资近100亿元,年均增长率达112%,推动“纸上专利”变“真金白银”。


合肥强化专利保护   为科技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


二、机制创新:打造高效协同保护格局

行政保护提速增效

推行专利侵权纠纷“简案速裁+繁案精审+难案会审”机制,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1984家创新主体提供9536件专利预审服务,实现快速授权6256件。

建立40家重点涉外企业名录,加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保护。2024年上半年查处各类知识产权案件440余件,开展行政裁决案件22件。

司法保护质效双升

深化知识产权“三合一”审判机制改革,引入要素式审判模式,推广网上庭审、异步庭审等便捷解纷路径。2024年审理知识产权案件16,642件,审结15,440件,13个案例入选全国典型。

检察机关加大打击力度,2021年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63件123人,同比分别上升61.54%、50%。

社会共治扩面深化

设立知识产权仲裁院,推广“调解+司法/仲裁确认”模式,建立谈判、调解、仲裁“三位一体”纠纷解决机制。2024年累计“总对总”在线调解案件571件,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。

扩大人民调解员队伍,纳入知识产权“总对总”在线诉调对接平台,实现市县14个调解组织、271名调解员全流程在线解纷。

三、生态优化:营造创新友好型环境

服务支撑强化

获批建成5家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(TISC),拥有省级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16家,县区级公共节点6家,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。

推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安徽大学等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本硕专业,实施“知识产权三年人才倍增”计划,培育专员和联络员2135名,专家库达152人。

企业服务精准

建立知识产权“政企直通车”机制,2024年调研企业592次,召开座谈会61次,解决高价值专利培育、海外纠纷应对等问题580余条。

针对企业诉求制定“明白卡”,提供专利质量提升、风险预警等一站式指导,助力企业规避侵权风险。

国际合作深化

推动国家级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合肥分中心建设,建立涉外企业目录和海外诉讼公益服务团队,提升外向型企业维权能力。

参与RCEP、“一带一路”知识产权国际合作,强化技术跨境转移转化保护,助力企业“走出去”。

四、典型案例:科技企业创新发展的“合肥样本”

科大国盾量子:合肥市公安局高新分局通过“警企共建”活动,建立日常联系、会商办理、快速受案等工作机制,协助企业进行员工预防教育及内控系统建设,引导企业增强风险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。

中科星驰:作为专精特新企业,依托合肥市智能驾驶核心技术研发与商业化落地支持,成功入选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,其无人驾驶观光巴士已在骆岗公园安全行驶近4万公里,服务游客超万人次。

合肥高新区:截至2024年5月,公司有效发明专利突破2万件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672件,位居全国前列。通过“政策引导、培训赋能、靶向服务”三驾马车,推动知识产权创造量质齐升。